2007年我第一次造訪了瓦倫西亞,對於這個城市的印象是很像是一個小的巴塞隆納,有漂亮的古城區,還有一個很迷人的海邊,當時也造訪了科學與藝術之城,但是當時只覺得這前衛的建築很漂亮,並沒有太大的感動(請參考我的舊文:不只有海鮮飯的瓦倫西亞 ),2012年因為建築開發公司的包團,讓我再次重遊了這個城市,這趟的旅遊重點就是放在這個前衛的科學與藝術之城的建築,因為有導遊的介紹與團員之一的張董事長的解說,讓我對這個新穎建築有了不同的視野,於是感動比第一次的造訪還要激動。


事隔五年,瓦倫西亞又變得不太一樣了。到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,剛好又是週四shoppimg day,百貨公司開到10點,於是用過晚餐後,急奔英國宮百貨公司,先購物再說...


晚餐後的購物一整個大愉快,戰利品po在最下面大家有興趣就去看看吧~回過頭來講瓦倫西亞這個城市,西元前一百多年由羅馬人所建,前後經歷了來自北非的伊斯蘭民族摩爾人、阿拉貢王朝和來自北方的條頓族(據說是日耳曼民族的分支)的占領,海上貿易興盛的年代,這裡也曾是地中海沿岸著名的絲綢貿易中心,於是乎建築及文化受到羅馬、條頓和穆斯林影響。像這樣一個有歷史感的城市似乎少了點現代感。不過在1998年之後,這個城市有了不一樣的面貌。



1957年的一次洪水氾濫,導致突歷亞(Turia)河的河道永久地南移,當時在就在此留下了七公里長的新生地。有鑑於美國建築大師法蘭克.蓋瑞打造了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,讓工業之城畢爾包起死回生轉型成文化藝術之城,於是當時的市長決定砸下百億台幣的經費,請來了同樣是瓦倫西亞人~聖地牙哥.卡洛特拉瓦(Santiago Calatrava)返鄉設計了今天我們看到的科學與藝術之城。從1998年開始啟用天文館,2000年啟用的科學館,2001年啟用的植物園與停車場,還有2006年啟用的藝術中心。將近10年的光陰打造完成,進而帶動了周邊的繁榮,於是這個古城有了全新的面貌。


聖地牙哥.卡洛特拉瓦被譽為「善用玻璃與鋼骨的建築詩人」,受過藝術(繪畫、雕塑)、建築、工程學訓練的他擅長運用流暢的鋼骨線條,,加上混泥土玻璃還有創新的理念,也讓他所設計的建築瀰漫像是藝術品一般的美麗形體。除了瓦倫西亞的藝術與科學之城外,畢爾包的國際機場也是出自其手。


科學與藝術之城每個建築物都很有典故,下面我用了圖說的方式來介紹,大夥看看吧!



↑天文館,後面則是藝術中心。「知識的眼球」,裡頭則是一座IMAX 3D電影院。眼瞼上部以薄殼結構包覆,下部則是弧形玻璃及金屬油壓支架,就好像睫毛一樣,天氣熱時眼瞼還會自動開啟調解室內的溫度。




↑瓦倫西亞的藝術與科學之城,已經成為了城市的地標。前面是天文館,後面則是藝術中心,以鋼骨詮釋樹枝的概念。



藝術與科學之城的天文館,以「知識的眼球」為設計概念。



↑換個角度看天文館。



↑從天文館看出去。



科學與藝術城一景。好藍好水是我對這景的讚嘆。整個科學與藝術之城也被稱為"水中之城",水是這個建案最重要的元素,建築師運用大面積的水來襯托建築的白色,白天陽光照在水上,波光反射打在建築物上,閃閃發光,到了晚上建築物打上燈光,這水則像鏡子一般,讓建築物產生如夢似幻的金色倒影。



↑建築家聖地牙哥.卡拉特洛瓦打造的科學與藝術城,真不虧被譽為鋼骨詩人啊!線條好美啊!



↑親水公園的海底世界,工作人員正在清潔魚缸。



↑海洋公園的一景。



↑(舊照片)絲綢貿易中心。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文化遺產。



↑(舊照片)米格雷特之塔(Torre del Miguelete)。這是古城裡的一個地標。



↑(舊照片)大教堂(The Cathedral)旁邊則是和教堂相連的米迦勒八角鐘塔(Miguelete)。



↑瓦倫西啞的名產ORXATA豆奶。真的不錯喝呢。



↑瓦倫西亞也是海鮮飯的故鄉,到此別忘了吃客海鮮飯喔!



↑我在英國宮買的涼鞋,全皮革製品。獲得皇室所喜愛,每次夏天皇室度假都可以看到王子跟及其女兒小公主穿這個涼鞋喔!



↑還在英國宮買了LOEWE的香水組,送了一個盥洗包及一個鬍後乳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